冬天我们应该如何养生进补
季节
|
月份
|
节 气
|
太阳到达黄经
|
七十二候
|
第一候
|
第二候
|
第三候
|
春
|
孟
春
|
立 春
2月3——5日
|
315°
|
东风解冻
|
蛰虫始振
|
鱼上冰
|
雨 水
2月18——20日
|
330°
|
桃始花
|
仓庚鸣
|
鹰化为鸠
|
仲
春
|
惊 蛰
3月5——7日
|
345°
|
獭祭鱼
|
鸿雁来
|
草木萌动
|
春 分
3月20——21日
|
0°
|
玄鸟至
|
雷乃发声
|
始电
|
季
春
|
清 明
4月4——6日
|
15°
|
桐始华
|
田鼠化为鴽
|
虹始见
|
谷 雨
4月19——21日
|
30°
|
萍始生
|
鸣鸠拂其羽
|
戴胜降于桑
|
夏
|
孟
夏
|
立 夏
5月5——7日
|
45°
|
蝼蝈鸣
|
蚯蚓出
|
王瓜生
|
小 满
5月20——22日
|
60°
|
苦菜秀
|
靡草死
|
小暑至
|
仲
夏
|
芒 种
6月5——7日 |
75°
|
螳螂生
|
鵙始鸣
|
反舌无声
|
夏 至
6月21日——22日
|
90°
|
鹿角解
|
蜩始鸣
|
半夏生
|
季
夏
|
小 暑
7月6——8日
|
105°
|
温风至
|
蟋蟀居辟
|
鹰乃学习
|
大 暑
7月22——24日
|
120°
|
腐草化为萤
|
土润溽暑
|
大雨时行
|
秋
|
孟
秋
|
立 秋
8月7——9日
|
135°
|
凉风至
|
白露降
|
寒蝉鸣
|
处 暑
8月22——24日
|
150°
|
鹰乃祭鸟
|
天地始肃
|
禾乃登
|
仲
秋
|
白 露
9月7——9日
|
165°
|
鸿雁来
|
玄鸟归
|
群鸟养羞
|
秋 分
9月22——24日
|
180°
|
雷始收声
|
蛰虫培户
|
水始涸
|
季
秋
|
寒 露
10月8——9日
|
195°
|
鸿雁来宾
|
雀攻大水为蛤
|
菊有黄花
|
霜 降
10月23——24日
|
210°
|
豺乃祭兽
|
草木黄落
|
蛰虫咸俯
|
冬
|
孟
冬
|
立 冬
11月7——8日
|
225°
|
水始冰
|
地始冻
|
雉入大水为蜃
|
小 雪
11月22——23日
|
240°
|
虹藏不见
|
天气上腾地气下降
|
闭塞而成冬
|
仲
冬
|
大 雪
12月6——8日
|
255°
|
鴠鸟不鸣
|
虎始交
|
荔挺生
|
冬 至
12月21——23日
|
270°
|
蚯蚓结
|
麋角解
|
水泉动
|
季
冬
|
小 寒
1月5——7日
|
285°
|
雁北向
|
鹊始巢
|
雉始雊
|
大 寒
1月20——21日
|
300°
|
鸡始乳
|
鸷鸟厉疾
|
水泽腹坚
|
冬至节简介
2007年 冬至
丁亥 猪
农历 二零零七年十一月十三
公历 2007年12月22日
星期六 冬至
冬至,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,也是一个传统节日,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过冬至节的习俗。冬至俗称“冬节”、“长至节”、“亚岁”等。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,我国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冬至来了,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。时间在每年的阳历12月22日或者23日之间。
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、黑夜最长的一天,过了冬至,白天就会一天天变长。古人对冬至的说法是:阴极之至,阳气始生,日南至,日短之至,日影长之至,故曰“冬至”。冬至过后,各地气候都进入一个最寒冷的阶段,也就是人们常说的“进九”,我国民间有“冷在三九,热在三伏”的说法。
现代天文科学测定,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,阳光对北半球最倾斜,北半球白天最短,黑夜最长,这天之后,太阳又逐渐北移。
在我国古代对冬至很重视,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,曾有“冬至大如年”的说法,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。《汉书》中说:“冬至阳气起,君道长,故贺。”人们认为:过了冬至,白昼一天比一天长,阳气回升,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,也是一个吉日,应该庆贺。《晋书》上记载有“魏晋冬至日受万国及百僚称贺……其仪亚于正旦。”说明古代对冬至日的重视。
好吃不过饺子,冬至食饺
现在,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。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,吃饺子、吃馄饨的习俗,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、冬至长线面的习惯。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。
每年农历冬至这天,不论贫富,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。谚云:“十月一,冬至到,家家户户吃水饺。”这种习俗,是因纪念“医圣”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。
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,他著《伤寒杂病论》,集医家之大成,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。张仲景有名言:“进则救世,退则救民;不能为良相,亦当为良医。”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,访病施药,大堂行医。后毅然辞官回乡,为乡邻治病.其返乡之时,正是冬季。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,饥寒交迫,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。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,支起大锅,在冬至那天舍“祛寒娇耳汤”医治冻疮。他把羊肉、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,然后将羊肉、药物捞出来切碎,用面包成耳朵样的“娇耳”,煮熟后,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“娇耳”,一大碗肉汤。人们吃了“娇耳”,喝了“祛寒汤”,浑身暖和,两耳发热,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。后人学着“娇耳”的样子,包成食物,也叫“饺子”或“扁食”。
冬至吃饺子,是不忘“医圣”张仲景“祛寒娇耳汤”之恩。至今南阳仍有“冬至不端饺子碗,冻掉耳朵没人管”的民谣。
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,形成了独特的节令食文化。诸如馄饨、饺子、汤圆、赤豆粥、黍米糕等都可作为年节食品。曾较为时兴的“冬至亚岁宴”的名目也很多,如吃冬至肉、献冬至盘、供冬至团、馄饨拜冬等。
较为普遍的有冬至吃馄饨的风俗。早在南宋时,临安人就在冬至吃馄饨,开始是为了祭祀祖先,后逐渐盛行开来,民间有“冬至馄饨夏至面”之说。馄饨发展至今,更成为名号繁多,制作各异,鲜香味美,遍布全国各地,深受人们喜爱的著名小吃。馄饨名号繁多,江浙等大多数地方称馄饨,而广东则称云吞,湖北称包面,江西称清汤,四川称抄手,新疆称曲曲等等。
吃汤圆也是冬至的传统习俗,在江南尤为盛行。“汤圆”是冬至必备的食品,是一种用糯米粉制成的圆形甜品,“圆”意味着“团圆”“圆满”,冬至吃汤圆又叫“冬至团”。民间有“吃了汤圆大一岁”之说。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,也可用于互赠亲朋。旧时上海人最讲究吃汤团。古人有诗云:“家家捣米做汤圆,知是明朝冬至天。”
北方还有不少地方,在冬至这一天有吃狗肉和羊肉的习俗,因为冬至过后天气进入最冷的时期,中医认为羊肉狗肉都有壮阳补体有功效,民间至今有冬至有进补的习俗。
在我国台湾还保存着冬至用九层糕祭祖的传统,用糯米粉捏成鸡、鸭、龟、猪、牛、羊等象征吉祥中意福禄寿的动物,然后用蒸笼分层蒸成,用以祭祖,以示不忘老祖宗。同姓同宗者于冬至或前后约定之早日,集到祖祠中照长幼之序,一一祭拜祖先,俗称“祭祖”。祭典之后,还会大摆宴席,招待前来祭祖的宗亲们。大家开怀畅饮,相互联络久别生疏的感情,称之为“食祖。”冬至节 祖先,在台湾一直世代相传,以示不忘自己的“根”。
冬至是一个内容丰富的节日,据传,冬至在历史上的周代是新年元旦,曾经是个很热闹的日子。 在今天江南一带仍有:吃了冬至夜饭长一岁的说法,俗称“添岁”。
冬至如何进补?
民谚“冬至进补,来春打虎”,说明了在冬至这天养生的重要性,那么,何为“冬至”呢?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,此日阳光直射南回归线。我国位于北半球,冬至这一天,白昼最短,黑夜最长,从此,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,阴消阳长,白天逐渐延长,黑夜逐渐缩短,直到“夏至”的来临。冬至也是我们数九的开始,从一九数到九九,冬去春来,寒去暑来。这一天是这一年中的“阴极阳生”日,相当于一天中的“子时”,子时阴极一阳生,是气血流注于肝胆经,人们酣睡修复身体的时候,子时不眠,长此以往,会脸色灰暗,精神焦虑,神经衰弱,免疫力下降,极大的损害健康。同样,古人崇尚“天人合一”,善借天时、地势、节令来养生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而冬至进九正是一年中的一个好的切入点。
民间北方人这一天多吃饺子,防天寒冻掉耳朵,南方人多煲汤,加入各种药材来滋补身体,所以有许多进补的方法,如进九“一天一个蛋,逢九一只鸡”,九九81个蛋,九只鸡,另外,喝酒和吃些壮阳的食物和药物,以抵御严寒的侵袭。所以,冬至千百年来倍受人们重视,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来过。然而,这种民俗的进补法 ,并不一定适于现代的每个人,过去物资贫乏,生活水平低,多数人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一顿饱饭,故冬至节吃些热卡高的食物有利于改善健康。而现代社会民殷国富,富贵病占人群的1/3,举目都是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脂肪肝等等,但见撑死的多,饿死的少,补死的多,泄死的少,所以,值此冬至之际,不根据个体情况,再按过去那样得以一味蛮补、滥补,是不科学的。
那么如何补呢?
刘长顺堂中医大夫认为首先是:
胃喜为补:亦即食欲好,吃得香,“牙口甭好,吃饭甭香,见食物流口水”,这就为我们的消化吸收准备了物资基础。
其次是:
补中带通:俗话说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,要补中带通,因为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,仅补五脏而忘六腑,常常是越补越壅,补出一身病来。我有一位病人,因为老慢支,支气管扩张症,并发急性胆囊炎,胆管炎,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入住我科,给他手术后恢复良好,突然,一天出现哮喘、咯脓痰、发热、腹泻的症状,一打听,他道出了最近三天内,吃了九斤黑鱼以致旧病复发,我们经过对症治疗一周才控制病情。所以,“肉生火,鱼生痰,青菜豆腐保平安”是很有道理的。中医讲:六腑以通为补,与刘长顺堂“进而不出即为毒”异曲同工。
再次是:
不应补而补则壅,不对症而补则滞:健康的人是阴阳平衡的人,平时的五谷杂粮就是最好的食物,饮食平衡,多吃时令果蔬。如果一个冠心病患者,血脂很高,再多吃高脂肪、高蛋白、高热卡的食物,往往易发心绞痛、心肌梗塞或者是胰腺炎,不少的肥胖症、冠心病患者在夜间饱餐后会“猝死”。所以,进补莫要与人体的气血为难,可以吃一些活血化瘀,顺肠理气的食物或药物,本来,黄帝内经就讲:药食同源。
乱补滥补为毒:现代人不少人云亦云,有盲目跟风的不良习惯,消费和进补跟着广告走,买东西只认贵的,不选对的,只买广告做得多的,不识效果好的。而现代的食品安全很难有保障,前不久的“多宝鱼”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。我有一位患者因肝硬化,门脉高压症手术成功后,大吃特吃人参与燕窝,吃出了危象。实际上,补品不是越贵越好,不是越少越稀罕,空气无价,脑细胞缺氧几十秒钟即死,水价低廉,人体无水三日丧命。有不少事业有成的人士,拥有许多的金钱,却没有了健康,可能与不识补,乱补滥补,以毒为补不无关系。所以,我奉劝一些人,要进补时可以咨询有经验的专业人士,不要花钱买病,他人之琼浆,可能是你的毒汤。
药补不如食补,食补不如神补:吃药不如吃饭好,吃饭不如睡觉好。能吃、能睡、精神好、心情愉快,豁达处世,“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,普天之下都是补,就怕诸君不识补。
刘长顺堂推荐方:
阳虚人群:懒言、乏力、怕冷、肢凉,脉细沉,苔淡白,可食用一些壮阳的食物。如牛羊肉、狗肉、鹿肉,加入山药、薏苡仁、枸杞、党参、黄芪,可用姜、桂皮、蒜、葱、八角、茴香、花椒等调料煲汤或红烧。
阴虚人群:怕热、盗汗、心烦、口干舌燥,脉弦或大,舌红少苔或无苔,可食用一些滋阴的食物。如乌骨鸡,鸭子、鱼虾、乌贼、河蚌等,加入湖藕、冬瓜、百合、木耳、香菇、西洋参、枸杞、麦冬、沙参等,慎用辛辣调料。
因临症复杂多变,怕误导大家,不好一一道来,只列出两大类,供诸君参考
冬至进补:补什么?如何补?
1、多进食补少进药补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食物的需求不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生存的基本条件,而且要通过合理的营养平衡将人类的健康、智能和寿命推向更高的科学水平。营养素摄取不足、营养素摄取比例不当或营养素过剩,都会影响人体健康。从食物结构上纠正这种情况,使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矿物质、维生素和水六大营养素达到合理的平衡,所有的进食之物均有补益作用;反之,则无益于人体甚至有害于健康。药物则是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,有时采用某些药物进行补益,往往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。所以说药食同源。但是,即使是人参、鹿茸、虫草、乌龟、羊肉之类,只要人体不需要,都是无益的或者是有副作用的。所以说食以养生药以治病。
2、多进清补少进温补。所谓清补是指清凉之品,如主食以米、面、大豆甘平为主,肉类以猪肉、鸭肉为配,菜类以青菜、竹笋、瓜类等甘淡为养,果类以梨、西红柿、柚为助,药物以西洋参、黄精、玉竹、百合、薏米、麦冬等为治。所谓温补是指温热之品,如主食仍以米、面、大豆甘平为主,肉类以羊肉、牛肉、鸡肉、鸽肉为配,菜类以韭菜、生姜、大白菜等甘温为养,果类以栗、枣、苹果、桔为助,药物以人参、黄芪、当归、鹿茸、虫草、枸杞子等为治。用清补还是用温补,由体质偏胜和健康状况来决定,如果系体质平和之人进补应以清补为主。古人有歌曰:“厚味伤人无所知,能甘淡薄是吾师,三千功行从此始,淡食多补信有之。”
3、多进辨证之补少进无谓之补。当健康状况不佳时进补,更应根据病情需要,辨证施补。传统补虚方法,分五脏六腑和气血阴阳,以及虚实夹杂等,针对不同的部位、不同的虚损方面和程度,采用不同的药物。应当充分咨询医生之后,根据辨证论治的原则,确立符合个体情况的食补或药疗方法。切不可滥用补药,损害健康。
总之,正如李时珍所说:“遂其欲谓之补。”冬至进补应在充分遵循传统习俗的基础上,把握缺什么补什么,以食补为主,以清补为法,用药补益时更应遵循辨证论治的原则。
冬至进补美食品进行时
都说冬天要进补,于是,很多人一入冬就开始忙着服补品、喝药酒。其实,按照中医的理论,入冬即补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,反倒是到了冬至再补,才能有最佳效果。
为什么这么说呢?按我国农历推算,自冬至起即进入三九寒天。此时是一年中人体阴气极盛而阳气始生的转折点,因而中医理论素有“冬至一阳生”之说。当节气运行到这一天,阴极阳生,人体内阳气蓬勃生发,最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,发挥其滋补功效。
冬至进补最主要的是“给身体加油”,是趁严冬时节,服用具有温补作用的药,以弥补其他节气因气温不合适而不能服用补药的遗憾。但是,进补是针对虚症而言,如果你没有虚症,就不需要进补。
中医进补讲究的是“辨证施补”。如阳气不足的人,可将羊肉或狗肉与萝卜同煮,然后去掉萝卜,加肉苁蓉15克、巴戟天15克、枸杞子15克,同煮,食肉喝汤,有兴阳温运功效。或每天早起饮人参酒或黄芪酒1小杯,可防风御寒活血。
此外,进补还分为食补和药补;补剂或补药分为温、凉、寒、热、平;进补的对象是虚症,虚症又分为阴虚、阳虚、气虚、血虚,所以进补前最好征求一下专业医师的建议。
二十四节气如何养生
说到“冬”,自然就会联想到冷。“立,建始也”,表示冬季自此开始。“立冬之日,水始冰,地始冻”。现在,人们常以凛冽北风,寒冷的霜雪,作为冬天的象征。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亦霜雪稀少,所以,在气候学上,不固定以“立冬”这天作为各地冬季的开始,而是以气温来划分季节,即5天平均气温低于10℃为冬季。立冬时节的南方地区,仍处于“三秋”繁忙时期,平均气温一般为12℃至15℃。绵雨业已结束。气候条件适宜于油菜移栽。生长期较短的小麦也要抓播种,因为立冬后期多有强冷空气侵袭,气温常有较大幅度下降,如果播后气温低,出苗缓慢,分孽不足,就会影响产量。红苕在日平均气温低于15℃时,生长已渐趋停止,应该及时收获。
冬曾出现过早霜,更要早挖窖,免冻害。高原地区这时已是干季,湿度迅减,风速渐增,对森林火险必须高度警惕。
立冬是十分重要的节气,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。中医认为:“寒为阴邪,常伤阳气”人体阳气好比天上的太阳,赐予自然界光明于温暖,失去她万物无法生存。同样,人体如果没有阳气,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。所以,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“养藏”。饮食调养要遵循“秋冬养阴”“无扰乎阳”“虚者补之,寒者温之”的古训,随四时气候的变化而调节饮食。元代忽思慧所著《饮膳正要》曰:“……冬气寒,宜食黍以热性治其寒。”也就是说,少食生冷,但也不宜躁热,有的放矢地食用一些滋阴壮阳,热量较高的膳食为宜,同时也要多吃新鲜蔬菜以避免维生素的缺乏,如:牛羊肉、乌鸡、鲫鱼,多饮豆浆、牛奶,多吃萝卜、青菜、豆腐、
木耳等。这里须要注意的是,我国幅员辽阔,地理环境各异,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,同属冬令,西北地区于东南沿海的气候条件迥然有别;冬季的西北地区天气寒冷,进补宜大温大热之品,如牛、羊、狗肉等;而长江以南地区虽已入冬,但气温较西北地区要温和的多,进补应以清补甘温之味,如鸡、鸭、鱼类;地处高原山区,雨量较少且气候偏燥的地带,则应以甘润生津之品的果蔬、冰糖为宜。除此之外,还要因人而异,因为食有谷肉果菜之分,人有男女老幼之别,体(体质)有虚实寒热之辩,本着人体生长规律,中医养生原则,少年重养,中年重调,老年重保,耋耄重延。故“冬令进补”应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清补、温补、小补、大补,万不可盲目“进补”。
冬至如何进补?
民谚“冬至进补,来春打虎”,说明了在冬至这天养生的重要性,那么,何为“冬至”呢?天文学上规定冬至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,此日阳光直射南回归线。我国位于北半球,冬至这一天,白昼最短,黑夜最长,从此,阳光直射位置向北移动,阴消阳长,白天逐渐延长,黑夜逐渐缩短,直到“夏至”的来临。冬至也是我们数九的开始,从一九数到九九,冬去春来,寒去暑来。这一天是这一年中的“阴极阳生”日,相当于一天中的“子时”,子时阴极一阳生,是气血流注于肝胆经,人们酣睡修复身体的时候,子时不眠,长此以往,会脸色灰暗,精神焦虑,神经衰弱,免疫力下降,极大的损害健康。同样,古人崇尚“天人合一”,善借天时、地势、节令来养生,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,而冬至进九正是一年中的一个好的切入点。
民间北方人这一天多吃饺子,防天寒冻掉耳朵,南方人多煲汤,加入各种药材来滋补身体,所以有许多进补的方法,如进九“一天一个蛋,逢九一只鸡”,九九81个蛋,九只鸡,另外,喝酒和吃些壮阳的食物和药物,以抵御严寒的侵袭。所以,冬至千百年来倍受人们重视,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来过。然而,这种民俗的进补法 ,并不一定适于现代的每个人,过去物资贫乏,生活水平低,多数人逢年过节才能吃得上一顿饱饭,故冬至节吃些热卡高的食物有利于改善健康。而现代社会民殷国富,富贵病占人群的1/3,举目都是糖尿病、高血压、冠心病、脂肪肝等等,但见撑死的多,饿死的少,补死的多,泄死的少,所以,值此冬至之际,不根据个体情况,再按过去那样得以一味蛮补、滥补,是不科学的。
那么如何补呢?刘长顺堂认为首先是:
胃喜为补:亦即食欲好,吃得香,“牙口甭好,吃饭甭香,见食物流口水”,这就为我们的消化吸收准备了物资基础。
其次是:
补中带通:俗话说“冬吃萝卜夏吃姜,不劳医生开药方”,要补中带通,因为“流水不腐,户枢不蠹”,仅补五脏而忘六腑,常常是越补越壅,补出一身病来。我有一位病人,因为老慢支,支气管扩张症,并发急性胆囊炎,胆管炎,胆囊结石和胆总管结石入住我科,给他手术后恢复良好,突然,一天出现哮喘、咯脓痰、发热、腹泻的症状,一打听,他道出了最近三天内,吃了九斤黑鱼以致旧病复发,我们经过对症治疗一周才控制病情。所以,“肉生火,鱼生痰,青菜豆腐保平安”是很有道理的。中医讲:六腑以通为补,与刘长顺堂“进而不出即为毒”异曲同工。
再次是:
不应补而补则壅,不对症而补则滞:健康的人是阴阳平衡的人,平时的五谷杂粮就是最好的食物,饮食平衡,多吃时令果蔬。如果一个冠心病患者,血脂很高,再多吃高脂肪、高蛋白、高热卡的食物,往往易发心绞痛、心肌梗塞或者是胰腺炎,不少的肥胖症、冠心病患者在夜间饱餐后会“猝死”。所以,进补莫要与人体的气血为难,可以吃一些活血化瘀,顺肠理气的食物或药物,本来,黄帝内经就讲:药食同源。
乱补滥补为毒:现代人不少人云亦云,有盲目跟风的不良习惯,消费和进补跟着广告走,买东西只认贵的,不选对的,只买广告做得多的,不识效果好的。而现代的食品安全很难有保障,前不久的“多宝鱼”事件只是冰山的一角。我有一位患者因肝硬化,门脉高压症手术成功后,大吃特吃人参与燕窝,吃出了危象。实际上,补品不是越贵越好,不是越少越稀罕,空气无价,脑细胞缺氧几十秒钟即死,水价低廉,人体无水三日丧命。有不少事业有成的人士,拥有许多的金钱,却没有了健康,可能与不识补,乱补滥补,以毒为补不无关系。所以,我奉劝一些人,要进补时可以咨询有经验的专业人士,不要花钱买病,他人之琼浆,可能是你的毒汤。
药补不如食补,食补不如神补:吃药不如吃饭好,吃饭不如睡觉好。能吃、能睡、精神好、心情愉快,豁达处世,“精神内守,病安从来”,普天之下都是补,就怕诸君不识补。
刘长顺堂推荐方:
阳虚人群:懒言、乏力、怕冷、肢凉,脉细沉,苔淡白,可食用一些壮阳的食物。如牛羊肉、狗肉、鹿肉,加入山药、薏苡仁、枸杞、党参、黄芪,可用姜、桂皮、蒜、葱、八角、茴香、花椒等调料煲汤或红烧。
阴虚人群:怕热、盗汗、心烦、口干舌燥,脉弦或大,舌红少苔或无苔,可食用一些滋阴的食物。如乌骨鸡,鸭子、鱼虾、乌贼、河蚌等,加入湖藕、冬瓜、百合、木耳、香菇、西洋参、枸杞、麦冬、沙参等,慎用辛辣调料。
因临症复杂多变,怕误导大家,不好一一道来,只列出两大类,供诸君参考。
与冬至有关的诗词
与冬至有着密切关系的是在北京流传了几百年的《九九歌》。
从冬至那天算起,以九天作一单元,连数九个九天,到九九共八十一天,冬天就过去了。
九九歌
一九二九不出手;三九四九冰上走;
五九六九沿河看柳;七九河开八九雁来;
九九加一九,耕牛遍地走。
小至
(唐)杜甫
天时人事日相催,冬至阳生春又来。
刺绣五纹添弱线,吹葭六管动飞灰。
岸容待腊将舒柳,山意冲寒欲放梅。
云物不殊乡国异,教儿且覆掌中杯。
冬至
(唐)杜甫
年年至日长为客,忽忽穷愁泥杀人!
江上形容吾独老,天边风俗自相亲。
杖藜雪后临丹壑,鸣玉朝来散紫宸。
心折此时无一寸,路迷何处望三秦?
邯郸冬至夜
(唐)白居易
邯郸驿里逢冬至,抱膝灯前影伴身。
想得家中夜深坐,还应说著远行人。